首页 > 工程案例 >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

水域救援技术大全

2021/7/26 13:40:03

1、水域救援基本常识

一、河流的认识

(一)河流的方位

河流左岸——即面向下游的左边。

 

河流右岸——即面向下游的右边。

 

上下游的确定。广义上讲:近水源的地方为上游,近入水口的地方为下游。以长江为例,自正源头(沱沱河)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为上游,南津关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至长江入海口(东海)为下游,这是从整条河流的角度来考虑。 

(二)流速及变化规律

1、河流湾的水流较,水位较,且石块、杂物较多。

 

2、河流外湾的水流较,水位较

二、流水理论

(一)流量定义

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过水断面的总水量。

 

河流平均深度(m)x河流平均宽度(m)x流水速度(m/s)=每秒钟的总水量(m³)。

例子:

平均深度2米

平均阔度30米

流水速度每秒0.6米

深度x阔度x流水速度=每秒钟36立方米水量

如河道的平均深度及平均阔度如上图不变,但流水速度改变,便会直接影响流水的水量。

 

水的重量

1公升的水 = 1公斤的水

1立方米的水= 1000公升的水= 1000公斤的水= 1吨的水

(二)水力和流速的关系

F=ρsv2 

三、水域救援基本准则

(1)救援人员个人防护装备必须穿戴齐全,尤其是要穿着救生衣和佩戴专用的水域救援头盔。

(2)使用正确的救生工具。

(3)携带适量的器材装备。

(4)尽量使用简单及有效的救援方法。

(5)下水救援是水域救援最后的手段和方法。

(6)不穿着宽松或笨重的衣物下水救援。

(7)尽可能不使用安全绳,如必须使用安全绳时,要确保在紧急情况时下第一时间解脱安全绳。

(8)入水救援前,必须在上游设置观察员,最近的岸边设置安全救助员。

(9)一般情况下应在河流上游开始展开搜索及救援,如情况许可,也可以在河流两岸同时进行。

(10)依靠社会联动力量增援。

(11)救援行动中要设置第二救援保护措施,并预留足够的增援力量,防止意外发生。

(12)尽量要保持救生船(艇、舟)平衡,以免翻覆。

(13)救援人员在涉水前进时,一定要使用木棍(棒)或其它辅助物试探水深及水底情况。在水浸环境中如发现漩涡时,一定要绕行,以免被吸入地下水道。

(14)救援人员不可背负重物,如背囊或担架等。

(15)水面主绳的架设应与水流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

(16)救援的优先等级,首先是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然后是队友的安全,最后是被救者的安全。

 

四、水域救援队伍的组成

水域救援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行动,由下列人员组成: 

 

(1)指挥员:负责指挥救援行动及对外联络。 

(2)上游观察员:位于上游处,担任警戒工作,以防止上游漂流物危及救援人员。 

(3)水中救生员:由水性好的队员担任,执行入水救援任务。

(4)岸上救生员:如需绳索救援时,负责架设绳索及操作相关救援器材。 

(5)安全员:负责救援人员的安全维护工作。 

(6)辅助人员:担任事务性工作,负责协助救援人员整理器材及运送被救者。

 也可根据救援现场实际环境和任务需要,对编组人员进行适时调整。 

 

五、水域救援手势和哨音信号

1.手势信号

靠  右:右手平举。

靠  左:左手平举。 

靠中间:双手高举、掌心相对。

 

停  止:

双手前平举、掌心朝前。

 

求  救:

单手高举。

O  K:

单手放头顶。

 

2.哨音信号

注  意:一声哨音。 

看上游:二声哨音。 

看下游:三声哨音。 

有状况:连续三声短哨音。

六、水域救援基础技术及应用

(一)搜寻位置

当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尽可能找到目击者,并要求描述事发经过、失踪者的特征、衣着,以及最后看见失踪者的地点等。现场指挥员应根据当时的现场环境,尝试在最后发现失踪者的位置附近开始向下游方向搜寻失踪者。在某些情况下,失踪者可能被水冲至附近(最大可能性的被发现地点),并正在该处等待救援人员到达救援。

 

下图所示的是(最后看见失踪者的地点)及(最大可能性的被发现地点)。

 

伤者在水域包围的大石上等待救援↓

在浅水地方发现伤者↓

(二)接近伤者

如发现失踪者,救援人员便要立即前往现场。在很多情况下,救援人员不能够及时用简单的方法接近伤者,例如伤者被困于洪水、引水道,或在水域包围的大石上等待救援等。但一般而言,救援人员可以通过涉水、划艇等方法去接近伤者。如面对一些极危险的环境,例如伤者被困于桥底下的引水道或冲至被水域包围的大石上等待救援等,便需要使用绳索及其他工具配合救援或直升机救援。

三)稳定伤者

成功接近伤者后,如果现场环境极度危险,不宜及时对伤者伤势进行处理,救援人员须将伤者快速救离危险区域,在情况许可的情况下,现场稳定伤者,以免伤势恶化。

(四)运送伤者

稳定伤者后,最直接及快捷的运送方法,是使用直升机将其运离现场。但在很多情况下,例如在湖泊、大江、大河等水域事件中,救援人员可能需要用救生艇运送伤者;在峡谷石涧发生事故时,救援人员更需要用救生担架将伤者运至适当及安全地方,以便直升机救援,或由救护车将伤者运送往医院。

2、涉水救援方法

一、救援他人

(一)下水法

救援人员应选择安全而较接近伤者或遇溺者的位置下水,下水后应迅速前往伤者位置,同时不断注视伤者,避免失去其踪影。 

 

1.滑入式

适用于水底环境及水深不明的情况。

 

(1)救援人员安全地坐在岸边;

(2)救援人员要不断注视待救者;

(3)救援人员双脚放进水中,慢慢探索水中的情况;

(4)救援人员以双手支撑身体,让身体慢慢滑入水中;

(5)救援人员下水后迅速游往伤者位置,并继续注视伤者。

2.跨步式

适用于水底清澈,与水面距离不超过1米,同时有足够水深的情况。下水时不断注视伤者。跨步式的好处在于下水后头部仍保持在水面之上,以便继续注视伤者。

 

(1)站在岸边,将一只脚尽量踏向水中较远处;

(2)前脚膝部微曲跨前;

(3)后脚膝部同时微曲后伸;

(4)上身前倾,与水面成约40度角;

(5)双手前伸成V形,手肘微曲,手掌向下;

(6)眼向前望并注视伤者;

(7)腰部沉于水中时,双手应立即向下压;

(8)双脚作剪刀状踢水,以免身体继续下沉;

(9)在整个过程中,应保持头部露出水面。

 

3.打桩式

适用于水面距离地面1米以上,同时有足够水深的情况。

 

(1)救援员一只手扶住头盔,一只手向下拉住救生衣;

(2)慢慢将一只脚向前踏步,离开岸边;

(3)双脚紧合伸直; 

(4)保持身体垂直入水; 

(5)身体进入水中后,应将身体微微向前倾,以免继续下沉; 

(6)拨动双手及双脚,帮助身体浮上水面。

(二)护卫法

1.戒备位置

戒备位置——是一个警觉性防卫动作,目的是在安全距离对遇溺者作出评估。救援人员应与遇溺者保持三米距离,虽然此数只是一个基本的安全约数,但救援人员仍须确定与遇溺者所保持的实际距离,已达到安全程度。

2.逆退法

逆退法适用于救援人员与遇溺者距离较近的情况,并且预计遇溺者会企图扑向救援人员。

3.压离法 

压离法——如遇溺者突然抱向救援人员,而救援人员未能及时运用逆退法,则可利用压离法将遇溺者推开: 

(1)提起辅助物,以手或脚推开遇溺者,阻止他前扑; 

(2)直接把辅助物置于遇溺者胸前,并用力把他推开。

(三)脱身法 

当救援人员不慎被遇溺者缠住,可用脱身法避免自己身陷险境。 

 

1.抽臂脱身法——适用于救援人员手腕意外被遇溺者握住的情况。 

 

(1)当救援人员在水中被遇溺者握住手部时,救援人员须将双手十指紧扣;

(2)以遇溺者手部虎口(大拇指)方向为脱离方向;

(3)迅速发力,挣脱遇溺者的纠缠; 

(4)摆脱后,应迅速提起被握的手,以免遇溺者继续纠缠。

2.推离脱身法——适用于被遇溺者正面紧抱着头、颈、胸或身体等部位的情况。 

(1)当救援人员在水中被遇溺者紧压双肩时; 

(2)救援人员应立即深呼吸及垂下头,以保护喉部; 

(3)继而迅速将双手按住遇溺者的胸膛、腋窝或腰部,并以劲力向上推; 

(4)救援人员的身体会下沉,然后迅速后退,离开遇溺者;

(5)救援人员应在身体下沉的同时,以双腕的力量托住遇溺者双臂近腋窝部分,以摆脱遇溺者。 

 

助浮物拖救法 

适用于拖救昏迷的遇溺者。

五)直接拖救法

如没有助浮物协助,可向清醒而合作或昏迷的遇溺者,施以直接拖救法。

六)扶持位置

在登岸前扶持遇溺者。

(七)协助待救者登岸

适用于遇溺者不能向救援人员作出适当配合动作的情况。

 

1.拖行法

双手从遇溺者背后穿过其腋下,握紧遇溺者双手手腕及前臂。遇溺者背部须紧贴救援人员的胸部,然后救援人员向后倒退拖行,并须注意背后情况。

2.浅水消防托

救援人员可依照下图所示的方法,在浅水环境下做消防托。

3.马蹬式

适用于遇溺者能够向救援员作出适当配合动作的情况。

(1)指导遇溺者把双手紧按岸边; 

(2)救援人员以单手抓紧岸边; 

(3)另一只手则托住遇溺者一足,作为遇溺者的脚踏,以借力登岸。

(八)水上人工呼吸

当救援遇溺者后,如发现没有呼吸而又未能即时上岸,便需立即以口对鼻的形式进行水上人工呼吸,以增加其生存机会。

二、水中及水域自救技巧

(一)减少体温散失法 

救援人员在河流及石涧进行搜索及救援时,要加倍留意因天气及地理环境而造成救援人员及伤者的体温散失。由于救援人员需要长时间浸入水中或在下大雨期间进行搜索及救援,因此可能会患上轻微的低温症,例如身体发抖。如长时间下去,救援人员会因低温症而影响到工作能力、判断能力及方向感等。发现伤者后,亦要留意其体温。严重的低温症会引致人事不省甚至死亡。

如上图所示,当身体在没有保温的情况下浸在水中,则温度及所浸时间会影响求生者的生存机会。

正常体内与体外温度相同;身体浸入水中,体外失温较体内快;身体浸入水中的失温程度,较在空气中快25倍。

若救援人员穿上救生衣或使用助浮物,其自救生存时间将会增加,但仍需要采用减少体温散失法,以免在水中体温过低。有关做法如下:

(1)保持双腿伸展紧合;

(2)将双手紧抱上身,减少身体于水中的接触面;

(3)保持头部外露水面。

二)水中翻艇自救法 

救援人员在进行水中救援时,如不慎翻艇,应依照以下图片,在水中自救。

1)在水中的救援人员,应爬上浮在水面但已翻转的橡皮艇尾部; 

(2)双手紧握橡皮艇头部所系的绳子; 

(3)救援人员在橡皮艇尾部站起来,并使身体向后下坠; 

(4)当救援人员的身体向后坠向水中时,橡皮艇的头部将被此牵引力拉起向后,再拍向水面,回复正常位置。 

 

(三)攀爬渡河

如救援人员在缺少工具及极为危急的情况下渡河,可以利用最简单及少量工具协助。首先,将横跨两岸的绳索固定后,便可以沿绳爬向对岸。这个方法无须太多力气,便可以沿绳渡河前往对岸或由较低处爬行至较高位置。这个爬行方法较其他纯用手力沿绳爬行的方法节省力气及安全。

 

以下图片显示救援人员如何爬绳渡河:

(1)救援人员将身体骑在绳上,将一条腿屈曲缠着绳,另外一只腿则垂下起到平衡的作用。 

(2)救援人员可以以水平或稍倾斜的角度,逐步向前攀爬至对岸。

 

(四)在水域中自救

1.下图显示救援员如不慎被水冲至低头坝(Low-Head Dam)时,应如何应付脱险。

(1)当救援人员被冲落低头坝时,应垂下头并以双手抱膝作自我防护,直至到达水底为止。

(2)为了避免被卷入漩流中,救援员必须在水底往下游方向爬行,直至超越水泡线后才游上水面,此种方法较容易脱离因水力而造成的漩流所带来的危险。

2. 救援员如不慎被水冲至下流,并遇到大树干/树枝时,必须在树干之上游过,千万不要潜下穿过,因树干/树枝下会布满垃圾及杂物。如在底下穿过,会被困而不能返回水面。

3.当不慎被水冲至下游,紧记是双脚先流向下,以免头部及身体撞向大石或障碍物。由于大石后面的水流比较弱,因此应尽快到大石后面躲避及等待救援。

4. 救援人员在大浪中,必须保持镇定。应随着波浪的高低起伏漂流,在没有被浪影响时呼吸,在被浪盖过时闭气,并要不时观察及留意当时环境。

5、活饵救援:

A、应着急流专用救援救生衣PFD等装备,评估自我救援能力,并协助其他救援伙伴,取得团队共識后,再行救援任务帮助溺者与灾民脱困。

B、除活饵救援外,绝不绑绳子在自己身上。

C、活饵救援者,应穿着急流专用救援救生衣PFD,遇危险时,才能快速拉开卸扣脱困。

D、可以用防卫式确保,带人往下游方向漂流,观察安全地点后,再以(45度角)漂游回岸边。

E、在救生衣装备没有快速卸扣下,千万不可绑着绳子就下水救人,如遇紧急非马上下水不可时,以钩环連接绳索,遇有狀况时可以自行脱困。

三、水域事故救援

一、水域事故分类

(一)按被困人员状态划分

1. 被困孤岛。人员被困于沙滩、人工岛、桥墩、趸船、房(树)顶等位于水域内固定或短期内不会移动的狭小地带。

2. 被困漂浮船舶(车辆)。人员被困于水面的失控、失动(或动力不足)船只;落水的车辆。

3.人员落水。落水人员通过救生衣(圈)等浮力物体漂浮于水面,无力游泳或在岸边落水,抓握物体暂时避难但无法自主移动。

4.被困冰面。人员因冰层破裂掉落被困。

 

(二)按水流速度划分

 

1.一般水域事故(静水及缓流水域)。指发生事故水域为水流速度在0.8米/秒以下的缓流水域。一般为伤者被困于池塘、水库、河流、湖泊等。

2.激流水域事故。指发生事故水域为水流速度在0.8米/秒以上的急流水域。一般为伤者被困于江河洪峰过境、山间激流或洪水中等。

 

二、水域事故救援方法

(一)徒手救援

此方法非常有效,既低风险又安全,但救援很受限。整个救援过程都在陆上进行。

 

1、救援方法

救援人员在陆上向水中的伤者/遇溺者施救。

救援人员应保持注视待救者,并将身体重心尽量降低,俯伏在地上。如环境许可,抓紧岸边固定的物件或以同伴协助稳定重心,避免滑入水中。救援人员更可利用适合的辅助物(例如树枝、毛巾、木杆等)协助救援,然后将待救者拉回岸边。

 

2.适用范围

此方法适用于不慎落水被困于岸边等待救援的人员。

 

(二)抛绳/物救援

1.救援方法及步骤

(1)选择足够长度的绳索(例如抛绳)或助浮物等; 

(2)大声说话及发出手号,引起遇溺者注意; 

(3)向遇溺者表示将会抛出绳索的一端或助浮物; 

(4)站在安全位置; 

(5)留意风向及水流情况; 

(6)把绳/物抛向遇溺者; 

(7)把该绳/物抛至遇溺者伸展双手时可触及的范围; 

(8)注视及安慰遇溺者,选择处于陆上一个安全位置; 

(9)若绳索一端未能成功抛至遇溺者,应立即整理,然后再次抛出; 

(10)指示遇溺者以双手紧握绳索或助浮物(根据美国Rescue 3 International标准,救援人员应可在20秒内抛绳两次); 

(11)指示或协助遇溺者登岸。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水域需要迅速救援,但距离岸边较近的待救者,所需装备包括绳、浮泡等。

 

3. 在水域中握绳方法

A - 当接到绳后,双手紧握该绳并放在胸前(不要紧握绳袋)。面向下游,双脚亦应顺着水流向下游流动。

B - 紧记,当双手紧握绳索后,千万不要朝向上游,否则会令头部浸入水中。此外,不应用绳子在身上任何部位打结,这只会令身体被水流压入水中时不能及时解困。 

C - 如水流湍急、风浪较大,头部不能维持于水面,遇溺者或会被水呛到及感到恐慌。此时,可将一只手紧握绳索并放在胸前,另一只手则紧握绳索较高位置并放在头部位置,目的是使头部较容易维持于水面,以保持呼吸及避免被水呛到。

 

4.在水域中,使用抛绳救援遇溺者。

当遇溺者双手紧握绳索后,救援人员需根据现场环境,固定或移动自己的位置,以免遇溺者撞向大石或障碍物。之后,让遇溺者顺着水流以“钟摆式”漂向岸边,并及时将其救上岸。

 

(三)涉水救援

1.救援方法及步骤

(1)安慰伤者保持镇定; 

(2)由浅水处安全下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所携带的辅助物测试水深; 

(3)清楚试探水底情况,确保并没有障碍物或凹陷处后,才小心移步前进; 

(4)救援人员如使用担架搬运伤者,应保持平衡,使遇溺者到达安全地点。

2.适用范围

此方法适用于水流缓慢的浅水区域,以及救援员能安全下水救援的情况。救援员须涉水救援伤者。

 

(四)辅助物拖救

 

1.救援方法及步骤

(1)选择适当的助浮物;

(2)选择安全处下水;

(3)游近并安慰遇溺者;

(4) 救援人员握着助浮物的一端,然后向遇溺者进行拖救;

(5)救援员以侧泳或背泳前进,并不断注意前进方向;

(6)给予遇溺者更多安慰,同时鼓励遇溺者游泳,协助前进; 

(7)返回岸边后,协助遇溺者登岸,并进行善后护理。 

 

2.适用范围

此方法用辅助物(例如救生圈)将待救者救回,适用于一般水域的待救者。

 

(五)游泳拖救

 

1.救援方法

(1)选择安全处下水;

(2)选择正确的方式接近并安慰遇溺者;

(3)施救员以侧泳或背泳前进,并不断注意前进方向;

(4)返回岸边后,协助遇溺者登岸,并进行善后护理。

 

2.适用范围

这是一种与待救者直接接触的救援方法,适用于昏迷或清醒而合作的待救者。此方法须直接施救,比较危险,因此,应尽可能使用其他较低风险的救援方法。救援人员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下水进行拖救,并应尽可能携带助浮物。(非受过专业训练者,不可使用此方法)

 

 (六) 缓流中的艇上救援

1.救援方法及步骤

(1)水中救援伤者上艇

(1)其中一位救援人员用身体及桨压水,平行橡皮艇。 

(2)另外一位救援人员则手执伤者的衣服或上身部分,将他从水中拉到艇上。

(3)如因伤者体重关系而未能即时把他拉上水,可以把一条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橡皮艇旁的绳索,将伤者平稳地卷向艇内。 

(2)划艇安全

造成翻艇危险的各种原因如下:

(1)在艇中换位

(2)上艇下艇

(3)操作不当

(4)立活动

(5)陷入水域

(6)跳艇

(7)水中攀艇

 

2.适用范围

在缓流水域及内涝地区救援被困者,可使用救生橡皮艇,并要穿上及携带多件救生衣,确保待救者安全。如入村进行搜索及水上救援,需要时可以使用浮水绳作引端绳,以便穿梭及往来现场,并为增援的救援员提供路线及方向指引,以增加救援效率。 

三.水域事故处置程序

(一)实地侦察 

1.查明溺水者险情现状。重点查看溺水地的水域深浅、水面宽度、水流方向、流速、水质浑浊程度、水面行驶船只情况及溺水点离岸距离,岸边地形、地貌、建筑物等情况。 

 

2.询问知情人。了解被困时间、地点、人数等情况。 

(二)安全防护 

1.救援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身系安全绳(急流水域和不明水体严禁使用),在保护下实施救援。 

2.冲锋舟、橡皮艇上的人员要有安全防护措施。 

3.需要潜水作业时,必须由专业潜水员着潜水服下水,并采取安全措施。 

 

(三)救援准备 

1.根据实地查看的情况,制订救援行动方案。 

2.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防护,提出行动要求。 

3.保护人员对冲锋舟、橡皮艇实施充气安装,协助救援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定保险绳的固定点或移动的路线。 

4.安全员对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5.医疗急救人员做好救治准备。 

6.通知有关单位或个人在救援期间停止在救援区水域内的各项作业。 

7.对现场周围实施警戒,疏导围观人员,严禁无关人员和船舶进入救援区。 

 

(四)救助措施 

 

1.若被困人员距岸边较近且现场不适宜消防舟艇行船作业,可由救援人员采取渡河靠近被困人员或使用抛投器、抛投救生圈(衣)等方式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若在近身救援时,被困人员情绪激动,对救援人员造成危险时,可采取强制措施约束其行为后再实施救援。

2.当溺水者飘浮在水面时,应尽快入水实施救援。徒手救助时,要根据水流流速和水面宽度、深度,选用冲锋舟或橡皮艇进行接应。

3.当有漂浮船舶(车辆)人员被困时,应兵分两路:一路在被困人员下游合适位置待命,随时对被困人员实施拦截;一路在穿戴水域救援防护装备,携带防水破拆器材乘消防舟艇靠近漂浮船舶(车辆)对人员实施救援。对漂流速度较快、体型较大的船只(车辆)或水面较宽等无法实施拦截的,应当提前估算漂流位置后,快速到达下游重新设置救援阵地并安排第二拦截梯队,待事故船舶(车辆)自然撞击截停后实施救人。

4.当溺水者已沉入水下,根据实际情况划定搜索区域。利用冲锋舟、橡皮艇将潜水队员载到溺水点实施搜索。潜水队员下水施救时,应以两人(含)以上编队下潜,沿上游向下游搜索。

5.被救上岸的溺水者,应迅速移交医疗急救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如无医务人员到场,救援人员要对被救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就近医院实施抢救。

6.车辆坠入水域时,首先要击破车窗或打开车门救助车内人员,然后调用大型吊车到场,由潜水员下水固定起吊绳索钢缆,将落水车辆吊上路面。如有货物落入水中,可用同样方法搜索起吊。

7.冰面塌陷、人员掉入冰窖时,救援人员要穿戴救生衣、使用橡皮艇(充气内胎、救生圈)作为保护后慢慢靠近被困人员,利用抛绳、火钩将被困人员拽出冰面。若被困人员被冰层封死,无法自主活动,则在靠近被困人员后利用破拆工具将被困人员周边冰层进行切割,将被困人员拖出。

8.现场医疗急救人员对溺水者确定死亡后,应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五)现场清理

1.协助公安机关等部门清理事故水面、水下及岸边的物品、物件,及时恢复交通。

2.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安全撤离。

特别提醒

1.救援人员下水救援时,必须穿戴好水域救援防护装备,佩戴好救生衣,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后才能下水作业。

2.救援人员在安全员的检查后方可下水作业,并确定联络信号,定时与保护人员进行联络。

3.冬季救援时,在下水前应做好身体活动准备,防止肌肉痉挛。

4.在多人落水需要施救,应按“先近后远,先水面后水下”的顺序进行救援。

5.徒手救人时,要注意稳定被救者情绪,从侧面、后面接近被救人员,并采取合理的救助方法。

6.要设置第二救援保护措施,并预留足够的预备力量,防止意外发生。

 

四、洪水艇上救援系统架设与运用

1.救援方法及步骤

A - 救援人员可以在两岸合适的位置设定高置绳。把绳的一端绑好作固定点,而另一端则可用机械增益方法将绳拉直。 

B - 在高置绳上穿上滑轮,使其可在绳上左右移动。 

C - 另外,两边均须有引端绳,以控制橡皮艇左右移动。 

D - 穿上另一个滑轮,再穿上一条救助绳,使橡皮艇能够前后移动。 

E - 用安全钩连接橡皮艇。

 

(1)如两岸距离较短,可用抛绳法,先以细绳连接大绳,再把救助绳(双绳)牵引过河,并将绳连接在对岸的固定点,以稳固绳索。 

(2)多名救援人员组成拉绳队,在岸边做好机械增益装置。然后,拉绳队拉动机械增益装置的绳索,将高置绳拉至适当位置,并在该绳穿上一个双滑轮后,在两边连接引端绳,以便在两岸控制双滑轮左右移动。 

(3)到达伤者的垂直位置时,在机械增益装置一边的救援人员可以慢慢放松高置绳,让高置绳缓缓下降,使救援人员下降至目的地,接触伤者。 

(4)当救援人员成功稳定待救者后,拉绳队便会拉动机械增益装置的绳,并使用机械增益装置将高置绳拉高,直至救援人员与待救者离开被困地点。随后再拉引端绳的一端,将他们拉回岸上。 

(5)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必须指定一名救援人员负责操作保险绳上的紧急制动装置,以便在机械增益装置组合或岸边的固定点损坏或失效时,保险绳便立即发挥作用,将高置绳固定,以确保安全地进行救援。

 

2.适用范围

此方法适用于激流水域中孤岛救援事故。如伤者被发现在水域中的大石上等待救援,而救援人员即使涉水及划橡皮艇都不能接近伤者,又或直升机不能接近现场环境(例如架空电缆或石涧上布满密林等),则可以使用此方法进行救援。

下图显示不同倍数的机械增益装置。

五、冲锋舟力量编成

此编成主要是结合水域救援实际,针对利用冲锋舟救援中出现的不足,而对冲锋舟力量编成从人员编配、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及随舟装备配置等进行的进一步规范。(仅供各地参考)。

(一)人员编成

1艘冲锋舟(橡皮艇)为1个编队,每个编队6人,其中,干部1人、驾驶员2人(取得三类内河船舶驾驶适任证书人员,一用一备)、救援队员2人,陆上观察员1人,跨区域作战时设指挥长1人,由支队(大队)领导或正、副参谋长(综合办正、副主任)担任。

(二)随舟(艇)装备

每艘冲锋舟(橡皮艇),配备浆片1副、蒿杆1根(至少5米)、水面漂浮救生绳(50米)、绳包1个(包括30米救援绳1根)、救生圈2个、救生衣10件、抛投器1套、单杠(伸缩)梯1架、绝缘剪断钳1把、油箱(24升以上)2个、砍刀1把、医疗急救箱1个、手提式防爆照明灯4具(带充电器)。

(三)个人防护装备

每名队员着全身游泳服、水上救援头盔(或抢险救援头盔)、水域救援靴(或迷彩作训鞋)、救生衣。携带迷彩作训服1套、迷彩作训鞋1双、战备挎包1个(内置对讲机1部、具有方位灯功能的呼救器1个、抢险救援手套1副、指南针1个、多功能刀具1把、饮用水1瓶、压缩饼干1袋)。

 

六、急流救生15项遵守原则

1、穿PFD救生装备。

2、配置上游观察。

3、有后备计划。

4、要多重确保。

5、切记救援三原则(保护自己、协助同伴、救助溺者)。

6、方法要保持简单。

7、带适当工具。

8、确记水中不站立。

9、溺者难自救。

10、绳索不绑死身上。

11、架绳不垂直流道。

12、不立确保绳后。

13、抓到溺者不松手。

14、戴急流专用头盔。

15、积极主动多训练。

 

一般而言优先使用最快且低危险性而较不复杂的救生方式为佳,先确定自己的安全,然后救难组员的安全,最后才是遭难者的安全,以上为一般民众或救生人员,特别是急流救生员皆应以此为急流救生的依据,藉此原则以提高救难的成功率及降低危险程度。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